
創業不只是勇氣,更是一場生存戰!
那些創業教我的事!八個讓我活下來的關鍵要素|鍾曉雲
2025 Apr 16 Monica專欄 Mo觀點
我的創業故事
講到創業,我想我應該就是那個,人家口中「傻傻地帶著鋼盔往前衝」的人。
過去幾次創業,沒有寫過創業計畫書、沒有做過市場調查、沒有搞清楚公司如何成立、沒有學會風險管理與財務規劃,就這麼風風火火的一頭栽下去。想當然爾,得到了許多轟轟烈烈淒淒慘慘的寶貴經驗。
記得第一次創業,因為興趣,利用假日做了一個家庭式的手工烘焙坊。
當時的我什麼也不懂,以為收入大於支出(材料費),就是賺錢,卻忽略了最貴的人工與時間成本。大概三個月的時間就默默休息,獲得了第一個創業經驗-「創業沒有想像的容易,原來成本不是這樣算。」
金錢、時間、人事管銷都必須經過精算跟規劃
還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創業,七個股東各自分工。
當時公司最核心的技術在其中兩位全職投入的夥伴身上,其他人則是兼職投入,白天各自有正職的工作在進行。前半年大家衝勁十足,但漸漸地發生問題,公司資金逐漸耗盡,這個時候是要為了生存去接可以做的案子,讓現金流滾動;還是看到市場需要,來研發新的技術?
我選擇後者,但因為我的角色是行銷而沒有技術,同時也不是最大股東,所以眼睜睜看著有可能一飛衝天的機會溜走,這件事讓我扼腕很久。
後來因為一些人事的紛爭,大家不歡而散。這次的經驗教會我,創業股東不能多,技術要掌握在自已手上,並且最重要的是原則與規則要設立好。
有些人適合當朋友但不一定適合做創業夥伴
更有一次的創業,我沒有做好風險管理,浩浩蕩蕩進了一堆貨之後賣不出去,而進貨成本全壓在自己身上,最後負債收場,花了好長的一段時間才把負債解決。
資金的運用與風險控管真的要量入為出謹慎評估
也因為前面幾次創業學習的養分,讓我在後來創立創才顧問服務有限公司的時候,能夠少走很多冤枉路,還能夠在百業衰退的疫情期間存活下來,並且每年持續成長。
回顧過去這幾年,我們做對了哪些事呢?
創業生存的八個關鍵要素
一、多元化/多角化服務分散風險
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」
創才的服務項目,在創業初期的規劃,分為網路直播、影像製作、教育訓練、活動專案企劃等四個板塊。彼此相互關聯,卻也可以獨立運作。
記得疫情一爆發的時候,公司瞬間掉了好幾個活動專案,一下子好幾百萬的營業額蒸發,當下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不過也拜疫情所賜,遠距視訊與直播成為企業的剛性需求,那一年我們忙著在各大企業間進行直播與自媒體的企業內訓,同時直播團隊也不得閒,承接政府單位與企業的各種線上論壇、課程、轉播、記者會等等。
而到了疫情第二年,學習的熱潮退去,創才的挑戰才算是正式開始卻也不算太辛苦。靠著直播與影像製作,我們走過了疫情第二年,而第二年下半疫情趨緩,活動類的專案開始進行。
直到現在,創才穩定的四輪轉動齊步走,穩扎穩打的持續成長。
二、量入為出謹慎用錢
其實我是開了公司才開始學習理財,好好地看待每一分錢,保持公司的現金流,這部分跟一開始制定的原則與規則的有關。
自己的錢跟公司的錢一定要分清楚,才不會挖東牆補西牆,左邊口袋右邊口袋搞不清楚。這也是許多微型企業或一人公司的創業主最常遇到的狀況,公司的錢跟個人的錢混在一起,造成後續在財務與會計上的混亂。
剛開始我也會想要大手大腳的,想租地點好裝潢好的大辦公室,請多幾個夥伴趕快擴編公司,跟風作一些投資,想有被動收入等等。
但是感謝身旁的智者們總會適時的拉住我,提醒我看清現況,推想這樣做未來一年到三年間是否夠承擔這些費用,還有分清楚想要與需要。
三、合夥人不能多,盡可能獨資
獨資有獨資的好處,決策權在自己的手上,但可能會遇到找不到人討論,或是盲點自己看不見的窘境。
而如果要找合夥人,除了價值觀與理念一致之外,合作的規則與模式,尤其是錢的部分要講得非常清楚。
我很幸運遇到理念接近、能力卓越的夥伴,有時互補有時相乘,可以單兵作戰也可以和體打仗。
四、技術掌握在自己身上
我曾經看過有朋友開了餐廳,結果廚師拿翹要加薪,沒有談成之後擺爛,短時間又找不到合適的廚師,讓店裡業績一落千丈無法經營。
加上先前自己的經驗,創業的核心技術一定要能夠掌握,即便現在我們培養了許多直播技術夥伴,我仍然時常在直播第一線進行技術工作,磨練自己同時貼近市場需要。
五、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
除了公司固定班底之外,微型企業許多的項目,有可能會需要外部的合作夥伴。比如我們的活動專案,需要企劃人員、執行人力,還有舞台、燈光、硬體或表演團體,時常需要與其他單位合作。
我們常開玩笑說,每一個來到創才身邊的夥伴都會經過三重認證:人品正、三觀正、長得正。
志同道合才能一起向前。
六、保持初心堅守原則
當然必須說有夥伴真的很重要!
超級感謝我的合夥人,當時要開公司的時候無條件支持我。因為有夥伴彼此監督,開設公司以來我們的原則始終沒有改變,不借錢不貸款不囤貨,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。
當然在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的意見分歧的拉扯或爭吵,但是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好,想把事情做好,初心不變比什麼都重要。
七、用品質與成果來維繫口碑與客戶
回首過去這些年,我們的客戶大多是過往服務過的客戶,或是推薦與轉介紹而來的,不削價競爭也不應酬,用品質與成果來維繫口碑與客戶。
曾經有個客戶來詢價,覺得我們的報價比別人高,後來選了其他廠商,執行了之後才知道,羊毛出在羊身上,最後還是回過頭來請我們服務。
或著是常會遇到客戶的老闆指定要找創才,這些我相信不是因為應酬與折扣,而是我們在每一場專案中的用心與品質。
八、經營自媒體,留下數位資產
沒有錢請KOL,那就把自己打造成企業主IP吧!
在創業之前,我就製作了《多維度講堂》這個直播節目,同時經營讀書會社群,結合我的直播專業與培訓專業,透過自媒體接觸到不同的人,也透過直播節目讓創才的技術被看見,進而有了課程邀約或是直播專案執行。
經營直播節目讓公司有了曝光的機會,也進而帶來許多間接收入。
這兩年,除了直播節目之外,我們也開始透過線上課程、網站文章、YT影片等,進行更多數位資產的累積。
創業的責任
創業就像當父母,生了小孩之後才開始學著怎麼當父母,開了公司之後才知道如何成為創業者,如果開公司只是為了開發票,其實真的沒有必要,給會計去跑流程大概兩個禮拜,你就能夠擁有一間公司。
但創業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承擔與責任,要承擔每個月開門的基本開銷、承擔每一個決策後帶來的結果,沒有退路只能不斷往前,在組織上班像談戀愛,不喜歡可以分手(辭職),但是自己開公司就像進入婚姻,必須想清楚是不是要跟這個人(公司/項目)長相廝守,有權利有義務有責任,可不能說分開就分開,當然,要離婚也不是不行,就是要好聚好散(笑)。
創業路上的學習
我想在創業的路上,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,公司存活過了七年之後,除了持續生存,接下來就是準備穩定發展,持續學習和適應大環境的變化、保持靈活性與彈性、根據市場回饋和變化不斷調整業務策略,下個五年,相信會很精彩。
有時候回想,會覺得如果當時有人能教我就好了,就不用自己摸索跌跌撞撞繞這麼大一圈。雖然現在事業現況穩定發展,但當中著實走了很多彎路啊嗚嗚~~
請支援一人公司
這幾年自由工作者跟一人公司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話題與工作型態,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設計了《請支援一人公司》系列課程,講師群有自媒體形象導師Monica、SCPC國際職業策略師的Ginny、知識商模推手Amy、AI教練的Mandy,還有智慧財產權的顧問律師 及 在一人公司的知識產品規劃很好的圖解力教練 邱奕霖講師。
這系列是專為 #一人創業者、#接案工作者、#斜槓者 設計的學程, 包含以下範圍共11堂課程(實體及線上)
職業定位:發掘你的職業優勢,規劃未來一人公司藍圖
商業模式:撰寫可行的商業計畫,讓點子真正落地
知識產品:設計知識產品,讓你的一人公司有更多元可能嘗試
市場與行銷:找到精準TA,設計行銷策略,打造銷售漏斗
效率與系統化:優化時間管理,讓個人事業更有效率
被動收入:建立自動化獲利模式,讓收入不只來自工時
法律與合規:掌握創業基礎法規,降低風險,經營更長久
幫助你從 職業探索 到 穩定經營,打造屬於你的理想一人事業。
《請支援一人公司》完整課程詳細資訊https://pse.is/7aa42r
報名課程輸入 #Monica專屬優惠碼 MONICA500 還可以現折500唷!